第四百二十八章 “神通法”总纲_大宋神探志
投哪小说网 > 大宋神探志 > 第四百二十八章 “神通法”总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二十八章 “神通法”总纲

  狄进确实挺忙。

  近来随着前线的辎重压力越来越大,三司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,他接下了许多工作,并且借由粮草辎重的调配,以最实际的经济视角,审视前线的战争进程。

  得益于真宗朝中后期的积累,刘娥执政后又迅速稳定朝局,内外肃然,纲纪四方,再无兵事损耗,如今的国库十分充盈。

  西北之地也还没有历史上为了应付李元昊连年入侵,被迫大举征兵,一举弄出百万禁军的拖累,哪怕以古代粗糙的经济统计,局势还是稳定的。

  不过陕西在经过隋唐两朝的过度开发后,贫瘠已经不可避免,想要继续维持西北战局,仅仅靠陕西完全无力支撑,必须从周边抽调物资,进行补给。

  如此一来,负担将与日俱增,长远看来,不容乐观。

  战争是最耗钱的行为,没有之一,当时那些主和派担心的民生问题,已经初现端倪。

  这没办法,慈不掌兵,义不掌财,与其让西北几路拖入百年战争中,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差,倒不如在这一朝将当年遗留下的祸患给彻底解决。

  狄进的思路始终没有动摇,根据近来的数据汇总,写了奏劄,朝着王曙办公的地方而去。

  有关西夏战略,不少官员已然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但还有不少人处于观望态度,三司使王曙就是其一。

  此时这位老者也在埋首案牍,待得看完司内送来的劄子,疲惫地揉了揉眉心,一碗茶水已然递到面前。

  王曙品了茶,吁出一口气,看着坐在面前的亲近下属,抚须道:“仕林,如今前线情势大好,你的《定边十策》居功至伟啊!”

  “不敢!”

  狄进道:“官吏将士皆用命,此国朝大幸,方有此胜!”

  王曙微微点头:“如今两府边臣,皆有人言不惜一战,依你之见,我军若入夏地,能否再败敌蛮?”

  这位既然摆出推心置腹的态度,狄进当然不会弯弯绕绕:“依下官之见,若是开战之初,我军冒进,入夏腹地,受沙漠瀚海的地形和缺少良马的后勤限制,基本是败多胜少之局,然李德明求胜心切,遭遇惨败,此时挟势杀入,我信刘将军可再败夏人!”

  王曙倒是没想到这位会给出如此回答,心头一奇,面上都表现出几分诧异:“仕林之意是……赞成速战?”

  “不!”

  狄进摇了摇头:“恰恰相反,正因为我军兵威正胜,可高歌猛进,直入河西腹地,于整体局势而言,反倒会产生阻碍!”

  王曙不解:“这是为何?”

  狄进道:“因为李德明审时度势后,会逃!”

  “逃?”

  王曙没有军事经验,但也绝不愚蠢,稍加思索后,突然明白了:“他会避我军锋芒,学其父李继迁,转战河西,漂泊不定?”

  “是的!”

  狄进沉声道:“李德明在夏州经营二十余载,创下偌大的基业,我朝封他为‘西平王’,他却野心勃勃,不甘于只是藩属之王,开始兴建都城和皇宫,有了称帝之心,若非后来突出变数,其妻卫慕夫人已然是皇后,其子李元昊则为太子!”

  “换做常人,很难弃下他苦心经营的地盘,但此番两国大军压境,他孤注一掷的入侵又失败,这个时候如果再坚守都城,反倒会被一网打尽……”

  “相反,如果李德明有魄力,弃下兴庆之地,局势又完全不同!”

  “我朝与党项人的贸易已经断绝,西夏物产贫瘠,多仰仗盐业,现在没了贸易所换取的物资,生活必定困苦,这个仇恨的对象原本是李德明李元昊父子,是他们为了满足私心野望,弃和平的生活不顾,最终落得这般下场!”

  “但我军入河西之地,不可能对当地番人秋毫无犯,在这般内外的生存逼迫下,那些党项部落自会同仇敌忾,反过来敌视我朝!”

  “到那个时候,便是重回李继迁时期,越败越战,越挫越勇……”

  王曙是真宗时期的老臣,自然清楚当年李继迁如同打不死的小强,每每被宋军大败,过不了多久又会拉起一支军队,转战四方。

  正因为党项各部为了生存下去,都支持李继迁成为反抗宋朝的旗帜。

  军事上的胜利,如果不能转化为实质的统治,则永远也开拓不了新的疆域,当年宋廷就吃过这個大亏。

  相比起来,李德明的威望更在李继迁之上,倘若真的拉下面子,发动当地部族,势必会成为新的心腹大患。

  到时候宋军在当地一无群众基础,二没有稳定的后勤补助,哪怕一时的攻城掠地,最后也得无奈地吐出去。

  想到这里,王曙的面色不禁沉下,眼中又闪烁出厉芒:“如果李德明死了……”

  狄进早就考虑过这种可能性,苦笑着道:“且不说李德明指定的继承人李元昊,目前还是失踪,生死未知,李德明有一子李成遇,此前为西夏使臣,为辽主贺寿,如今仍被扣在中京!”

  王曙悚然一惊:“仕林之意,辽主会扶持李成遇,承袭夏州李氏之位?”

  狄进重重点头:“不错!即便我军速战,灭了李德明,辽主也会一改之前对西夏的打压,转而扶持李德明的次子上位,而夏州境内的党项人也会欢迎契丹军队的到来,西夏成了我朝的世仇,西北边境不稳,辽国的辽西则不必担心日渐强盛的西夏威逼,他们坐山观虎斗,成为了最后的赢家!”

  论军功,他并无前线战功,只是将刘平从泥沼里拉了出来,又培养了一些尚且稚嫩的后辈将领;论政绩,他固然在年轻一辈里面无人能及,但也比不上两府宰执;但唯独在外交方面,别说曹利用死了,就算曹利用还在,也不及他。

  所以在外交的话题上,狄进从来是当仁不让,斩钉截铁。

  “是啊!是啊!辽主会这么做……”

  王曙抚须,发出感慨。

  真宗朝景德三年,宋辽刚刚签订完澶渊之盟,王曙就担任过贺契丹国主生辰使,奉命出使辽国,为现在的那位辽帝贺寿。

  就是那一趟出使,他深刻地领教过辽庭上下的跋扈,出使过程里吃了不少暗亏,唯有隐忍下来,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。

  正因为如此,王曙才愈发理解,这位在外交过程中能占据上风,是多么的难能可贵……

  所以狄进的分析,这位三司使十分信服。

  即便宋军发挥到最好,在西夏境内不吃一场败战,又能直接将李德明杀死或者活捉押入京师,但接下来辽国扶持手中的西夏世子李成遇,依旧难以抵挡。

  王曙心中已经有了完全的偏向,但身为历经风雨的老臣,终究不会立刻表态,而是沉吟着道:“仕林所虑极是,然分化党项各部,能够办到么?”

  “能!”

  狄进信心十足:“我朝仁德,这些年来予以党项各部诸多恩惠,他们在李德明的统帅下,被刘将军大败后,感受到了威,接下来也该被迫怀德了!”

  这是对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的全新注解,王曙不禁露出了几分笑意,颔首道:“不错!他们也该亲我朝,而远契丹了!”

  “最重要的是,党项人还未正式立国,用着我朝的年号,上下未有统一的文字、习俗和礼乐……连李氏父子的姓氏,都是我们汉人王朝赐予的!”

  狄进还补充了一个真正关键的原因。

  历史上,李元昊早在太子时期,就三番五次地劝李德明攻宋,但他在真正继位之后,却没有立刻发兵,而是做了大量的事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ouna.cc。投哪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toun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